米兰体育·「中国」官方网站- AC MILAN SPORTS-记者评塞蒂恩抱怨国安训练基地,首都豪门硬件设施亟待升级
gmaiq
2025-08-10
13
前巴塞罗那主帅、现执教某欧洲球队的米兰体育·「中国」官方网站- AC MILAN SPORTS基克·塞蒂恩在一次采访中公开批评北京国安训练基地的硬件条件,直言“首都豪门不能这么寒碜”,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国内外足坛热议,也让中超俱乐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再次成为焦点,记者通过多方走访,深入探讨国安训练基地的现状、中超俱乐部的硬件短板,以及职业足球发展中“软实力”与“硬条件”的平衡之道。
塞蒂恩的抱怨:外教眼中的“落差”
塞蒂恩虽未直接点名国安,但他在谈及亚洲足球体验时提到:“有些俱乐部的训练场地甚至无法满足基础需求,尤其是首都的球队,这样的条件与他们的地位不符。”结合其此前与国安传出的绯闻,外界普遍认为他矛头直指国安。
一位曾陪同外籍教练考察国安训练基地的匿名人士透露,外教团队对基地的老化设施感到震惊:“草皮平整度不足、康复设备陈旧、甚至淋浴间的水压都不稳定,这些细节在欧洲顶级俱乐部是不可想象的。”
国安训练基地现状:历史积淀与现实困境
北京国安作为中超老牌劲旅,其位于丰台区的训练基地已使用超过20年,尽管俱乐部多次进行局部翻修,但整体硬件仍显滞后,与上海海港、山东泰山等近年新建的现代化基地相比,国安的训练场缺乏高科技监测设备、专业康复中心及青年梯队配套场地。
一位国安青训教练坦言:“我们U21梯队甚至需要和一线队错时训练,因为场地不够用。”基地的地理位置也饱受诟病——距离市区较远,且周边缺乏商业配套,不利于吸引高水平外援。
中超硬件短板:为何“豪门”不豪?
国安的问题并非个例,中超多数俱乐部的训练基地存在“重比赛场馆、轻日常设施”的倾向,以广州队为例,其主场天河体育场堪称亚洲一流,但训练基地直到2020年才完成全面升级。
根源在于投资逻辑的偏差。 过去十年,中超俱乐部更倾向于将资金砸向大牌外援和天价转会费,而非基础设施,一位体育产业分析师指出:“短期成绩压力下,老板们认为训练基地是‘隐性成本’,不如买球星见效快。”
土地政策也是制约因素,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用地紧张,俱乐部难以扩容,国安曾计划在大兴区新建基地,但因土地审批问题搁浅。
对比欧洲:硬件如何反哺竞技水平?
欧洲顶级俱乐部的训练基地往往是“科技综合体”,曼城的伊蒂哈德训练基地配备人工气候室、水下跑步机和数据分析中心;拜仁的塞贝纳大街基地甚至拥有专属啤酒屋以增强团队凝聚力,这些设施不仅提升训练效率,还成为吸引球员的关键筹码。
反观中超,外援和外教对硬件的不满屡见报端,前上海申花主帅波耶特就曾抱怨:“球员恢复时间比欧洲多一倍,因为设施跟不上。”
改革信号:中超需要“长期主义”
近年来,中国足协已意识到问题,在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中明确要求俱乐部“建设自有训练基地”,上海海港的东方绿舟基地、山东泰山的济南足球公园均以此为范本,但整体推进缓慢。
国安俱乐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,新基地建设已提上日程,将参照欧洲标准设计:“我们清楚差距,但改造需要时间。”球迷并不买账,有球迷在社交媒体吐槽:“说了十年‘规划’,连张设计图都没见过。”
记者观察:豪门底蕴不止于成绩
真正的“豪门”不仅需要冠军奖杯,更需完善的硬件体系和青训文化,曼联在弗格森时代便投资卡灵顿基地,奠定了20年辉煌;皇马更是将训练基地与商业开发结合,年营收超千万欧元。
国安作为首都足球名片,若满足于“凑合”,不仅难以留住人才,更会损害品牌价值,当塞蒂恩这样的外教都忍不住吐槽时,俱乐部是时候正视问题——寒碜的不仅是场地,更是职业化的决心。
评论